发布时间:2024-12-03 03:48:22 作者: ub8用户登录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地时间5月18日宣布,中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据央视报道,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现场距香港约285公里,采气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气至今,已累计产出超12万立方米,甲烷含量高达99.5%的天然气。
其实,可燃冰并非都像冰块一样。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其实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试采成功的就是一种泥质粉砂类型矿藏,能够说是未来最具商业经济价值的一种。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实际上就是接近于黏土,渗透力比较差,对开采出气影响是很大的,包括开采出气的强度,还有它的持续性影响很大,所以对工艺技术要求更高,防沙的要求也更高。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巨大,仅中国海域预测远景资源量就达到800亿吨油当量,世界资源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中国在可燃冰研究之初就确立了这一未来发展前途更为广阔的类型。
下一步,试开采团队将继续在附近海域再进行二至三个不同矿区和类别的试开采工作。积累更多试开采经验,为在2030年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发打下基础。
目前人类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带,要形成可燃冰一定要满足三个门槛:原材料、温度和压力。
其次,必须是低温条件,可燃冰在0到10℃时生成,超过20℃就会分解,变得“烟消云散”。因此,无论是在海底还是陆域的永久冻土带都要满足这一条件。
最后,必须要在高压条件下才能生成。在0℃时,需要30个大气压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在原材料、温度、压力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生成了。除了海底,科学家在大陆的永久冻土带也发现了可燃冰。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中高纬度高原冻土带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我国可燃冰预测远景资源量超1000亿吨油当量,开发前景广阔。那么这些可燃冰到底都藏在哪里呢?
在《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资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陆域可燃冰。
2013年在中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为中国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2015年,中国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活动“冷泉”,并成功获取了可燃冰样品。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水合物要有一定的温压条件,也要有一定的气体来源,所以基本都分布在大陆架的边缘地带。
其实,中国对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经进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区相继发现存在标志。保守估计,中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中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慢慢的开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发现的可燃冰矿点超过200多处。
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它占用体积小,却蕴含大量的能量。举个例子,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一样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可燃冰使用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存在风险。据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 3000 倍,如果开采不慎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目前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分布非常广,资源量也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国都争相关注这方面的研究和试开采工作,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着马上要开采,韩国也准备试开采,实际上大家都在进行国际竞争。它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我们今后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