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0 22:59:45 作者: ub8用户登录
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不可以小看。油气、煤炭生产活动中会有大量的甲烷泄漏。但依照国家标准的甲烷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实际回收量和核算的排放量相比,差距较大,回收率较低。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试点开展甲烷排放监测。
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不可以小看。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做好甲烷排放数据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意义重大。
据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按照20年计算,1吨甲烷的温室效应与84吨二氧化碳相当,即使100年后,其暖化效应仍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短期之内是非常强势的温室气体。
据统计,2020年全球甲烷排放约5.7亿吨,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约3.4亿吨,占比60%。其中油气行业总排放量7200万吨,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21%,煤炭行业总排放量4000万吨,占比12%,二者合计占比约33%。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甲烷是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文件的发布非常及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对记者表示,“在整个油气、煤炭生产活动中会有大量的甲烷泄漏,亟需格外的重视。而这其中具体每个环节有多大的甲烷排放量,应该有一个比较可信的数据,这是控制甲烷排放的基础。随着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相信能更好地进行排放监测。”
在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看来,相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是更易治理的温室气体。“甲烷本身是一种经济气体,和其他温室气体相比,经济价值最大。国际能源署报告说明,75%的人为排放甲烷是能够最终靠技术方法进行回收的,而这其中50%的甲烷回收利用后是不产生额外成本的,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甲烷是最容易治理的。此外,我们建立的碳市场,是给没有经济价值的二氧化碳赋予了碳定价,而甲烷本身就有经济价值,通过对它的管制,赋予价格,这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很好的标签,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标志性的影响。”
事实上,我国正在建立甲烷控制体系,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慢慢的开始了甲烷减排行动。
中石化从2011年就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发展的策略之一,在温室气体减排、甲烷减排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4年9月,中石油与其他9家国际大型油气行业巨头联合起来,成立了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开展了甲烷减排行动。煤炭大省山西也早已启动了采掘行业甲烷控排合作机制的研究项目。
据了解,不同石油公司的甲烷排放强度(单位油气当量的甲烷排放量)差别较大,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泄漏率处于中等水平,约在0.4%—0.6%之间。依照国家标准的甲烷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实际回收量和核算的排放量相比,差距较大,回收率较低。
在张建宇看来,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前我们对甲烷排放的核算主要是通过因子法计算,但由于甲烷的逃逸性和扩散性,这种方法对甲烷实际排放水平有很大低估,并不能充分表征甲烷本身的泄漏量;另一方面,我们传统上并不是把甲烷作为温室气体来监测,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源来监测,导致我们对甲烷实际的排放情况不那么了解。”
此外,即使是因子计算法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中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副主任陈广卫曾对记者表示,当前能源行业对甲烷排放总量的核算,并无统一的标准或方法。“比如我们想跟中石油或者BP对标,看甲烷的排放总量具体在一个什么水平,但实际上我们几家的核算方法都不一样,或者采用的排放因子不一样,数据的可比性较差。”
此次生态环境部还在文件中指出,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动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甲烷排放都在从因子计算法向以远程红外测量仪、无人机航扫、遥感卫星等为代表的实测法发展。
“核算和监测确实是不容易的。核算的标准、边界、指标以及处理数据的方式,都是重要的因素,但很多实地监测很难达到效果。”庞广廉坦言,“几种监测方式均不可偏废,可以在一些主要的地区,比如东北、陕西、新疆、四川几个主要的油气生产区内建立监测设施,以获取更加可靠的数据。”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气部温室气体室主任毛慧琴指出,能够最终靠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反演、结合“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进行排放量反演。但甲烷排放遥感监测、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监测外,还要做好监管、评价、考核等工作。
张建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目前主要是针对PM2.5、二氧化硫等传统污染物,监测标准和技术方法也都不是把它作为温室气体或污染物来监测,这是我们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中存在的弱点,甲烷监测还有较长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的路要走。目前符合新的管理思想的能力,都主要植根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内部,且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上升到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层面,这是我们亟需加强的工作。”
■本报记者 李玲《 中国能源报 》( 2021年02月01日 第02 版)
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不可以小看。油气、煤炭生产活动中会有大量的甲烷泄漏。但依照国家标准的甲烷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实际回收量和核算的排放量相比,差距较大,回收率较低。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等重点行业试点开展甲烷排放监测。
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不可以小看。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做好甲烷排放数据监测是实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意义重大。
据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按照20年计算,1吨甲烷的温室效应与84吨二氧化碳相当,即使100年后,其暖化效应仍是二氧化碳的28倍,在短期之内是非常强势的温室气体。
据统计,2020年全球甲烷排放约5.7亿吨,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约3.4亿吨,占比60%。其中油气行业总排放量7200万吨,占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21%,煤炭行业总排放量4000万吨,占比12%,二者合计占比约33%。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甲烷是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文件的发布非常及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对记者表示,“在整个油气、煤炭生产活动中会有大量的甲烷泄漏,亟需格外的重视。而这其中具体每个环节有多大的甲烷排放量,应该有一个比较可信的数据,这是控制甲烷排放的基础。随着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相信能更好地进行排放监测。”
在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看来,相对于二氧化碳,甲烷是更易治理的温室气体。“甲烷本身是一种经济气体,和其他温室气体相比,经济价值最大。国际能源署报告说明,75%的人为排放甲烷是能够最终靠技术方法进行回收的,而这其中50%的甲烷回收利用后是不产生额外成本的,因此我们大家都认为甲烷是最容易治理的。此外,我们建立的碳市场,是给没有经济价值的二氧化碳赋予了碳定价,而甲烷本身就有经济价值,通过对它的管制,赋予价格,这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很好的标签,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标志性的影响。”
事实上,我国正在建立甲烷控制体系,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慢慢的开始了甲烷减排行动。
中石化从2011年就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发展的策略之一,在温室气体减排、甲烷减排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2014年9月,中石油与其他9家国际大型油气行业巨头联合起来,成立了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开展了甲烷减排行动。煤炭大省山西也早已启动了采掘行业甲烷控排合作机制的研究项目。
据了解,不同石油公司的甲烷排放强度(单位油气当量的甲烷排放量)差别较大,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泄漏率处于中等水平,约在0.4%—0.6%之间。依照国家标准的甲烷排放核算方法计算,目前我国能源行业的实际回收量和核算的排放量相比,差距较大,回收率较低。
在张建宇看来,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前我们对甲烷排放的核算主要是通过因子法计算,但由于甲烷的逃逸性和扩散性,这种方法对甲烷实际排放水平有很大低估,并不能充分表征甲烷本身的泄漏量;另一方面,我们传统上并不是把甲烷作为温室气体来监测,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危险源来监测,导致我们对甲烷实际的排放情况不那么了解。”
此外,即使是因子计算法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中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副主任陈广卫曾对记者表示,当前能源行业对甲烷排放总量的核算,并无统一的标准或方法。“比如我们想跟中石油或者BP对标,看甲烷的排放总量具体在一个什么水平,但实际上我们几家的核算方法都不一样,或者采用的排放因子不一样,数据的可比性较差。”
此次生态环境部还在文件中指出,在区域层面,探索大尺度区域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动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多位受访者对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甲烷排放都在从因子计算法向以远程红外测量仪、无人机航扫、遥感卫星等为代表的实测法发展。
“核算和监测确实是不容易的。核算的标准、边界、指标以及处理数据的方式,都是重要的因素,但很多实地监测很难达到效果。”庞广廉坦言,“几种监测方式均不可偏废,可以在一些主要的地区,比如东北、陕西、新疆、四川几个主要的油气生产区内建立监测设施,以获取更加可靠的数据。”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大气部温室气体室主任毛慧琴指出,能够最终靠高精度的卫星遥感反演、结合“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进行排放量反演。但甲烷排放遥感监测、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监测外,还要做好监管、评价、考核等工作。
张建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目前主要是针对PM2.5、二氧化硫等传统污染物,监测标准和技术方法也都不是把它作为温室气体或污染物来监测,这是我们目前大范围的应用中存在的弱点,甲烷监测还有较长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的路要走。目前符合新的管理思想的能力,都主要植根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内部,且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上升到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层面,这是我们亟需加强的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