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厂家咨询电话:156-6456-6111
ub8用户登录_360无插件体育直播nba

— ub8用户登录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ub8用户登录

1周10闻 激光雷达专利战开战 共享自行车大气监测用上北斗

发布时间:2024-05-31 12:14:45 作者: ub8用户登录

  继发布鸿蒙 os 之后,华为发布的MapKit海外地图开发服务及CyberverseAR实景地图服务平台吸引了无数眼球。通过海外地图开发服务MapKit,开发的人能实现自定义地图和添加标记、实时路况和路线规划、精准定位和AR导航与标记,还将支持增强现实测绘,其地图能力开放6大类、共25种API接口,覆盖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40多种语言,预计将于2019年10月后陆续向开发者开放。AR实景地图平台Cyberverse可使用手机进行厘米级定位,目前已有3D步行导航、虚拟楼宇信息、智慧园区IoT信息等应用场景。

  联系今年7月华为拿到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业界不少人猜测华为可能是要打造自己的高精度地图,拿到资质的消息一出,就让今年4月跟华为公布合作的四维图新股价降了不少,虽然四维董秘回复华为拿资质未必是准备独立制作高精度地图,而是为满足自动驾驶测试需要,也有业内消息称有华为代表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述过类似观点,但华为并没直接向外界官宣“我们以后不做高精度地图”,所以,还是存在想象空间。拿到资质,为华为提供了自动驾驶地图的准入钥匙。业内人士表示,从系列动态来看,在推出5G和智能芯片之后,华为隐藏多年的对自动驾驶的野心暴露出来。申报甲级测绘资质,打的算盘就是:最终华为将会建设成“5G+鸿蒙操作系统+芯片+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布局。

  上周,美国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在美国当地正式起诉来自中国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原因是这两家中国公司侵犯了Velodyne拥有的美国专利US 7,969,558。一石激起千层浪。目前,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是中国激光雷达行业估值最高的两家公司,其中速腾聚创的估值超过20亿人民币,禾赛科技的估值更高。在产品上,禾赛的产品主要用在自动驾驶领域,速腾聚创的产品主要用在机器人和低速车。

  同一个专利,Velodyne也起诉了同行Quanergy,双方经过了长达四年的拉锯后,在今年6月份才被裁定Velodyne胜诉,但Quanergy随即起诉。 最新的消息显示,Velodyne和Quanergy已经达成了庭外和解,但具体的和解条件并没有对外公布。

  激光雷达专利战无疑是上周一大热点。大家好奇的是,为啥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这个时候Velodyne要搞这茬?是什么让一直位于行业领头羊位置的Velodyne感觉如坐针毡而不得不用专利来遏制中国的竞争对手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是对于Velodyne来说,仅仅停留在自动驾驶测试车应用,却没有在新车量产市场拿到一份订单压力颇大,而后来者逐渐侵蚀市场,尤其是禾赛科技的市场触角不仅在中国市场,还触及到了北美和欧洲,有个未经证实的说法:一定程度上,凭借低价策略,禾赛进入海外市场,其中 60% 的销售额来自北美。生死存亡竞争下,肯定得来一刀,有人分析专利战主要还是剑指禾赛,顺便拉速腾垫下背,掩盖下太明显的针对意味;二是利用心理战策略,让客户担心如果用了禾赛速腾等的产品,日后若官司败诉要临时更换会措手不及,情愿从一开始就规避风险;三是有消息称,Velodyne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上市,估值18亿美元,而其面临的市场竞争比几年前更严峻,专利战的发起,无疑对于其未来IPO 的支持有重要意义。不过,行内人士认为,US 7,969,558专只是针对机械式激光雷达,在机械激光雷达时代,Velodyne 领先同行太多,但固态激光雷达才是当前以及未来技术研究者探索的方向,在下半部的固态激光雷达历史中,将开启全新的篇章。

  9月9日至12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八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将在郑州举行,大会将通过一些科普展示交流以及互动体验式的场景设置进一步拉近北斗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让北斗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本届大会主题为“北斗服务全球 融合创新应用”,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郑州市政府主办,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协办。此外,大会期间还将表彰2019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卫星导航定位创新应用获奖单位和个人、卫星导航定位终审成就奖获奖个人等,颁发北斗七星奖;同时将举办第二届“北斗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颁奖。

  新一届北斗应用大会又要来了,例牌每年一次。北斗,国之重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是未来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高技术行业,看看今年的应用大会上,会有什么最新的趋势和研究成果发布吧。

  随着北斗三号和相关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北斗产业正全面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北斗系统“天上好用”已基本完成;而“地上用好”,即推动各行各业与北斗技术相结合才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北斗系统技术应用已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正成为北斗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表示:“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力,不在天上有多少卫星,而在地面应用够不够强、够不够广、够不够丰富。天上的卫星信号不接收处理,不与具体的需求相结合,不走完落在具体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那么卫星信号就毫无价值。”

  北斗的民用问题一直是孙院士每年都在强调的重点,北斗的价值,最终只能是体现在民用。到2020年,中国还将发射10余颗北斗卫星,完成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届时,北斗系统的服务性能将更高。

  近日,国内首批300辆搭载有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的青桔共享单车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投入场景应用测试。该北斗芯片接入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网后,可实现厘米级定位。该共享单车实行“入栏结算”管理,只有把单车停在指定的地面停车点上,手机App才会正常结账,否则系统会发出警告,并收取惩罚性额外调度费用。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我们能够打造‘电子围栏’。骑车人如果不在规定区域停车,就无法关锁结算。”据悉,后期根据测试情况,运营平台还会申请在东湖高新区投放更多装有“北斗芯”的共享单车,服务市民出行。

  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赋能共享单车,能不能真正解决之前一直备受诟病的共享单车在城市大街小巷乱停乱放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成功解决,那未尝不是一种福音,毕竟城市不可能投放如此大量的人力去管理。

  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提高大气污染监管水平,陕西省西安市近日在200辆出租车上安装了基于北斗的车载移动大气监测设备,实现了机动车道路PM2.5、PM10的污染监测及实时通报。

  据了解,这套监测系统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具置进行定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和现有的定点大气网格化监测数据相互补充,相互校准;并在出租车顶灯内安装移动空气检测器,在出租车内安装拍照录像设备,同时监测PM2.5和PM10两项指标并自动上传至云平台,可实现污染路段识别报警。西安出租车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如果上面的监测设备值高于平均值两倍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自动的指令抓拍三张前方道路污染状况传到平台上,方便我们后期的污染溯源。”据了解,这套车载移动大气监测设备运行以来,西安市200辆出租车每天可收集240万组数据,覆盖西安95%以上的机动车道路。

  以前环保部门对PM2.5、PM10等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多是静态监测,比如广州地标“小蛮腰”上面,就设了监测点,但用移动车来监测的动态监测手段则较新。据悉,自从2018年底起,广州也开始尝试用移动车来测大气污染物,不过测的是VOC(可挥发性有机物),而且是夜间利用监测车来开展对工业企业、“散乱污”场所等废气污染的精准执法,有2家违法企业被现场查封。未来,北斗如何助力车载移动进行更多的大气监测,也值得期待。

  近日,由汽车电子分标委组织制定的汽车推荐性国家标准《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按照要求,自 2022 年 1 月 1 日起,新生产车必须配备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或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DVR),分标委建议选用 DVR 方案的企业按照本标准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该标准依据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视频图像评价方法和车规级环境评价要求,结合产业实际现状,提出 DVR 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乘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逐年增多。为了改善乘用车安全性能,更准确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该标准应运而生。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离不开更智能化的行车记录仪,这种记录仪不仅能随时监控车辆外部的环境变化,也可以对车内驾驶员的行为进行智能监测,比如当司机出现疲劳或其他影响驾驶安全行为时,它可能会还发出智能提醒。一直使用视觉的特斯拉,也尝试将摄像头跟行车记录仪整合,在9.0版车机系统中,加入了Dash Cam行车记录仪功能,也就是将前置摄像头作为行车记录仪使用,不过仅限于AutoPilot 2.5 以上版本的车辆使用。

  苏州工业园区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成为江苏首条通过评审的 5G 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道路。该示范区北至金鸡湖大道、西至星华街、南至独墅湖大道、东至长阳南街,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道路里程共计7.26公里,含15个路口。测试道路配置了多模式通信路侧设备、边缘计算单元、管控平台等智能设备,整体水平国内领先。能轻松实现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满足不同企业的多场景测试需求。

  除苏州外,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建设了 36.09 公里的封闭式、半开放测试道路,并开通了全长 4.1 公里的我国首个专门用于无人驾驶测试的封闭高速公路,覆盖 150 余个实际道路测试场景。

  示范区里的交通路口与普通路口相比,多了不少“黑科技”,如图所示,一根将近30米高的白色立柱就是一个5G信号基站,它的覆盖半径可以达到200到300米。而以此为中心,周边2.2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还装备了14个类似的基站,连点成片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也使得这个区域成为江苏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测试区域。据悉,5G信号只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条件。路口还配备了升级版的监控探头,运用5G网络低时延、高速率的优势,可以把实时路况第一时间通过一个路测小盒子,推送给附近车辆。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UPS快递公司表示旗下风投部门UPS Ventures对无人驾驶公司图森未来(TuSimple)进行了少数股权投资。两家公司将在亚利桑那州的一条公路上测试无人驾驶半挂牵引车,以确定是否此类车辆可以改善UPS网络的服务和效率。

  图森未来成立4年,获四轮融资,坚持L4无人驾驶路线,掘金美国重卡市场,聚焦于无人驾驶的商用车领域。图森未来所开发的1000米感知系统通过以摄像头为主,融合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方案,可以在没有物理阻挡的情况下,稳定感知前方500米-1000米的距离,从而无人驾驶集卡可预先获悉前方道路状况、及时计算,保证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另悉,理想汽车已宣传完成约合人民币 37 亿元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5.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7 亿元),本轮融资完成后,估值约为29.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06 亿元)。该轮融资由美团创始人王兴领投,其中王兴个人领投近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1 亿元),字节跳动投资 3000 万美元,经纬创投、明势资本、蓝驰创投等老股东跟投,李想个人继续投资近 1 亿美元。

  虽然今年被称为资本寒冬,无人驾驶圈上周又迎来一波投资热。此次UPS投资图森未来,也是看到无人驾驶在商用车领域的巨大机遇,因为无人驾驶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和大规模量产,业内普遍认为一定会领先于乘用车领域。而王兴此次领投理想后,据悉其首款产品增程式智能电动车理想ONE将于9月起在全国13个城市陆续开启用户试驾活动,10月启动理想ONE的正式量产,11月将开始用户交付。

  最后一条,来点趣味性科普。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获得了在太空中使卫星自解的发明专利。俄罗斯航天局在2017年递交了申请,在申请中称,如果航天器运行失败或出现故障,应该能从地球上对其发出自毁指令。

  卫星应在太空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主要以“发”的形式“蒸发”掉。为此,申请书作者提出使用具有升华(挥发)性质的材料制造类似航天器的元件,也就是说,在加热的情况下,它们会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而不用再经过液态过程。在提出的自毁方法中,建议使用能够覆盖卫星分解材料的特殊材料,随后材料会被去除或自行对卫星进行加热到使其元件熔化的温度。该项发明旨在限制卫星在近地轨道上的使用期限。

  太空垃圾问题早就困扰着科学家和工程师。2016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的专家们得出结论,如果不处理这个问题,那么在100-200年后,太空活动的发展就可能终止——近地轨道上会布满各种技术设备的碎片。

  星舆1周10闻,带你回顾上一周内有关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无人驾驶、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热辣要闻,不求最全,不求最权威,只是给出一个我们的角度。

  声明:本栏目内容大多依据各大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等消息进行整合,纯作资讯分享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若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