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仪厂家咨询电话:156-6456-6111
ub8用户登录_360无插件体育直播nba

— ub8用户登录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ub8用户登录

见证历史!刚刚北斗“收官之星”震撼发射!千亿产业链进入爆发期投资机会大盘点!

发布时间:2024-11-18 18:47:21 作者: ub8用户登录

  持续十多年的“北斗概念股”将进入新方向。而在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大年的2020年,北斗卫星系统的顺利收官只是其中一环,除此之外,探月三期的收官,发射火星探测器以及开建中国空间站等重大事项,都很值得期待。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宣布: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6月23日上午9时43分许,搭载北斗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北斗,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和记者说,该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更好的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空间段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

  今天发射的收官之星,是一颗GEO卫星。所谓GEO卫星,就是指这颗卫星与地球自转保持一样的速度,与地球是相对静止的。

  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3颗GEO卫星,GEO系列卫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关键,作为一颗驻守在高轨天疆的“大块头”,它们肩负明显地增强北斗三号整体技术指标的职责,还携带了很多利器,为中国北斗在轨运行和应用之路开疆拓土。

  虽然这颗卫星自身也具备十八般武艺,但是他们给自己赋予更重要的使命——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指标提升提供增强服务。

  事实上,在2018年年底,随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我国慢慢的开始提供全球卫星导航服务。

  如今,随着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的加入,我国有望提供更为精准的增强服务。

  随着收官之星的发射,一旦成功入轨,北斗三号GEO卫星“三兄弟”将在太空团聚,在赤道上拉开距离,将我国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是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星,一旦成功发射并在轨稳定运行,将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标志着北斗系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北斗一号真正开始启动建设,再到如今全球组网完成。我国北斗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上游、中下游应用拓展市场有待释放的格局。这同时也代表着,持续十年之久的“北斗概念股”投资方向也将迎来新的转变。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斗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这条产值千亿的产业链正在进入“民”的爆发期,而此时产业链的增长重心将向中下游领域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潜力广阔,但全球组网的北斗系统目前仍然在产业链成熟度、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这对产业链上各家公司业绩的可持续性形成考验。

  事实上,这也符合过往长期资金市场对概念股的炒作路径——从早期关注题材到中后期回归基本面。而一众“北斗概念股”们在产业链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时间的筛选:有的业绩稳步增长,有的持续亏损,有的则改头换面......

  自2009年国务院确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军民共用”、“协调发展”等统筹军用与民用的总体要求后,我国北斗产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3年,《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更是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北斗产业园的建设热潮。但根据业内一家第三方智库机构的调研,截至目前我国40余座北斗产业园中,建成并投入运行的不足一半。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部分北斗产业园“露出了马脚”。

  2020年6月9日至10日,阿里拍卖平台上原计划上架重庆两江新区水土启动区组团二处在建工程房地产的司法拍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这两处起拍价累计为1.54亿元的房产,正是位于重庆北斗产业园一期项目处。这座曾将2020年目标产值设为500亿元的产业园,已经烂尾数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面对北斗产业过热的现象,北斗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杨元喜数年前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直言“看不懂、不理解”。他表示,很多省市利用北斗产业园区的招牌到处圈地,并不是真正为北斗导航产业服务,真正的北斗导航是不需要太多厂房。

  这只是近些年来市场对“北斗热”过激反应的一次缩影。2018年,一场乌龙炒作甚至在A股上演。

  2018年被视作北斗产业爆发的高价值元年。这一年,我国北斗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一方面,北斗卫星进入了密集发射期,另一方面北斗三号系统按计划需在2018年底实现对“一带一路”地区全覆盖。

  然而,大热之下必有反常。同年,一款名叫“北斗地图APP”的产品却引发了一场争议。

  当年4月9日,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称“北斗地图APP”将于5月1日上线,该产品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后来的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经业内人士辟谣,“北斗地图APP”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只是借助“北斗”之名而兴起的一场营销。

  更令人咋舌的是,产品发布的消息很快发酵到A股市场,并被市场所认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当日研报发现,多家券商机构曾针对“‘北斗地图APP’上线”的消息进行了点评。有机构将该产品称为“北斗高精度定位正式应用,民用2C端市场有望打开”;有机构则称“北斗地图APP的落地运行,有望逐步推动北斗系统从军用市场延伸到空间更大的大众消费市场,产业前景广阔值得期待”。受此影响,万得卫星导航指数(884087.WI)4月9日当天暴涨超过7%。

  “北斗概念股”热炒十多年,曾涌现出一家又一家“蹭热点”的公司,美年健康的前身江苏三友便是其中一家。

  2007年,江苏三友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合作方签订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同年,其出资375万元,与上海江楚星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江苏北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北斗),用于北斗卫星系统应用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

  成立7年以来,江苏北斗的发展不尽如人意。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资不抵债。2014年9月,江苏三友宣布对该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并表示重新聚焦服装主业。至此,该公司多元化战略宣告失败,并不久之后走上了“卖壳之路”。

  这家以提供无线通讯射频芯片和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于今年5月14日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7.6亿元用于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在回应投资者的提问时,该公司表示,“北斗/GPS双模接收机SoC是公司募投项目之一”,但目前尚未实现产品落地。

  实际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出,即便万得卫星导航指数当前所收录的29只成分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为北斗有关产品、业务。

  在2018年的那场乌龙炒作中,中元股份是受益者。当天,该公司股票价格报收6.75元,实现涨停。

  中元股份之所以成为“北斗概念股”,得益于该公司的时间同步系统可同时界首北斗/GPS信号。但在2019年,这项产品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仅5.22%。而今年一季度,中元股份陷入亏损。

  综合多家券商的研报,中国卫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华力创通、合众思壮、振芯科技、中海达、四维图新等成为北斗产业链中各环节的龙头公司。这其中,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覆盖的共有五家,分别是中国卫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合众思壮以及振芯科技。

  前述券商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北斗产业链的爆发有着较为显著的次序特征,如由军用向民用开放,由国内向国外推广。受此影响,早期在军、警等特殊应用领域实现落地的公司业绩最先受益。但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实现,未来更大的增值空间一定是向民用以及大众行业市场转移。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0)》(下称《白皮书》)显示:

  2019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市场营收趋于稳定,产业链上游、中游的产值占比分别为9.92%和45.85%,呈下降趋势;下游产值占比达到44.23%,增长快速。

  与此同时,《白皮书》还指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在各分类应用业务中,车辆监控、信息服务、车辆导航、个人跟踪占据了85%的份额;在作为专业行业应用的授时、海用、测绘、军用类业务占据份额仅为8%。

  万联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北斗三端应用需求量开始上涨强力拉动产业链各环节蒸蒸日上,源动能来自军民两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其中,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全面打开,民用需求将被彻底激活。

  北斗三号的全球组网,加速我国北斗产业增长重心向中下游市场渗透。龙头公司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后,具备先发优势。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部分龙头公司近些年来却陷入亏损的境地,负重前行。

  北斗导航系统应用的深化,对于合众思壮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家在北斗高精度方面处于市场领头羊并布局全产业链的公司,在2019年却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亏损。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合众思壮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48亿元,同比下滑32.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61亿元,同比下滑654.01%。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19年度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针对业绩大额亏损,合众思壮称原因有四点,“第一,公司因资金紧张,业务开展受到较大影响;第二,公司因流动性问题,贷款规模增加,融资成本相应增加;第三,受业绩下滑影响,公司商誉减值金额较大;第四,公司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存货、非货币性资产等资产减值准备。”

  作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以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助力导航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并且,自2007年上市以来就成为券商推荐“北斗概念股”时的香饽饽。但2019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7亿元,同比下滑2.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6.51亿元,同比下降710.59%。

  对于去年的亏损,该公司将原因归结为计提资产减值金额。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企业主要通过外延式并购逐步扩大业务规模,这样的形式效果立竿见影,但由此积累的大额商誉却存在“暴雷”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出,2019年,北斗星通一次性计提资产减值金额近7亿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2019年度同样亏损的北斗龙头概念股还包括中海达、华力创通、振芯科技。这其中,中海达、华力创通去年分别亏损1.54亿元、1.48亿元,振芯科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0.20亿元。

  事实上,即便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将使得民用市场大热,也有机构觉得民用市场的拓展存在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

  万联证券提示称,研发难度加大、终端外形异常、电池尺寸过大、成产生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会制约北斗民用市场的建设。另外,北斗民用市场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导致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下,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运营商都面临经营困难的风险。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此前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迄今为止,顶级规模、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然而,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按照最初的规划,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被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的组网建设周期均为7年,而北斗三号用时不到三年。

  自2017年11月首颗卫星发射升空至今,北斗三号的30颗导航卫星在30个月内全部被成功送上天空。冉承其曾评价,北斗三号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速度”。在被认为是中国航天超级大年的2020年,北斗卫星系统的顺利收官只是其中一环,除此之外,探月三期的收官,发射火星探测器以及开建中国空间站等重大事项,都很值得期待。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工程正式获批立项,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按照规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基于此前已先后完成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以及嫦娥四号等5次任务,探月工程的“绕”和“落”的任务都已经完成。

  而最后的“回”,将由嫦娥五号来完成。据悉,2009年,在探月二期工程实施的同时,中国就真正开始启动了探月三期工程,即“嫦娥五号”任务的方案论证和预先研究。

  今年1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外宣布,将于10月底前后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事实上,上文提及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为嫦娥五号进行技术验证。据了解,该任务的工程目标是验证返回器气动与热防护、再入GNC、轻小型回收等关键技术,确保返回器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2014年10月,探月工程团队成功进行了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最终,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精确着陆在内蒙古预选着陆区,验证了第二宇宙速度月-地精确返回技术,这也为嫦娥五号的发射打下了重要基础。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此前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透露,嫦娥五号探测器预计飞行22天至23天左右到达月球,在月球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着陆、采集样本后,返回器在月表点火起飞,最终返回地球。

  一位航天专家和记者说,嫦娥五号探测器将由月球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等组成,总重约8.2吨。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嫦娥五号主要将克服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等四大关键技术。

  如果嫦娥五号能够顺利完成月球采样返回的任务,那也代表着,中国完成了除宇航员生存以外的载人登月主要关键技术的验证。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2019年谈及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就时提到,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晚但起点高,经费投入少但科技产出多,发射次数少但成功率高。

  吴伟仁称,15年来中国探月整体水平和能力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世界探月领域正从“跟跑、并跑”走向部分“领跑”。

  近日,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得了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世界航天奖”,这也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据悉,于2019年1月3日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完成了很多人类航天发展历史上的新突破,比如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等。目前,嫦娥四号已经在月面生存超过500天,也成为了在月球表面上班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嫦娥四号也是探月四期工程的首次任务。接下来,探月四期基本明确还有三次任务,分别是嫦娥六号在月球南极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进行一次综合探测;以及嫦娥八号除进行科学探测试验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为建立月球科研基地做前期探索。

  人类对于太空的向往,早已不满足于对月球的探索,而火星,由于其距离地球较近且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因此也成为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按照计划,中国也将于今年7月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据记者了解,火星探测将是中国深空探测的起点和重点,实施方案在经过三轮迭代之后,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

  一位熟悉中国深空探测的业内人士和记者说,中国的火星探测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基于探月工程积累的经验以及火箭的运载能力,其在首次任务中就计划实现火星的“绕、着、巡”,如果成功,中国的深空探测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变成全球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据悉,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主要由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其中。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总质量约5吨。

  在环绕器中,配置了7台科学载荷,具体包括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表层探测雷达、火星矿物光谱探测仪、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

  而着陆巡视器则是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按照计划,进入舱将完成火星进入、下降、着陆任务,火星车则会在着陆区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车上,将配置多光谱相机、磁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地形相机共6台科学载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主要涉及空间环境、形貌特征、表层结构等研究。

  其表示,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火星探测不仅有助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此前披露的信息数据显示,火星探测任务将使用长征五号火箭把火星探测器发射至地火转移轨道。随后,通过多次轨道机动和中途修正,在近火点实施制动,实现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椭圆轨道。

  然后探测器会运行到选定的进入窗口,进行降轨控制,释放着陆巡视器。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后,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反推发动机等多级减速和着陆腿反冲,实现软着陆。

  着陆后,火星车将与承载平台分离,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科学探测。而环绕器将在中继通信轨道上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链路。

  上述业内的人表示,虽然中国已经有了月球“绕、着、巡”的成功经验,但是火星与月球仍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火星探测任务的难度也要远大于月球。

  比如因为月球和火星的运动规律不同,月球探测理论上每个月都有发射机会,而火星探测的发射机会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另外,地火的最远距离约为地月距离的1000倍,这对测控通信能力及探测器的自主运行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着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成功发射。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的策略,其中第三步,是要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而以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为标志,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的任务序幕。

  据悉,长征5系列运载火箭是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中的大型运载火箭,也被称作是“胖五”。上文提到的火星探测器以及嫦娥五号都将由长征五号运转火箭来发射,而长征五号B则是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来,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22吨,也是中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将大多数都用在近地轨道大型航天器发射。

  5月8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酒泉东风回收着陆场预定区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5月5日成功发射到5月8日安全返回,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表现堪称完美,铺就了通往太空的新“天路”。

  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新华社发

  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并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长征五号B发射任务完成后,还将有11次发射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此前介绍,接下来,中国将先后发射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期间,还规划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和4艘天舟货运飞船,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和货物补给。

  据记者了解,中国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其由核心舱“天和”、实验舱Ⅰ“问天”、实验舱Ⅱ“梦天”等3个舱段构成,另外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

  其中,“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5月份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还透露,目前,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应用载荷已陆续转入正样研制,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对中国航天来说,建造载人空间站,除了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它更是中国航天实力的一次展现。尤其是在未来,当国际空间站“退休”之后,中国空间站也将成为人类在轨的唯一空间站。

  当然,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也不会止步于空间站。上文提到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它除了能运输宇航员往返于地面和空间站外,实际上也能将宇航员送至月球。

  除此之外,张柏楠此前还表示,载人登月和载人去火星,都是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只要具备了载人登月能力,通常来说就具备去火星的能力。

  不过目前来看,中国登陆月球以及火星的计划还相对遥远。但中国航天的进步速度,全球有目共睹,尤其是2020年,如果上述重大航天项目均能如期成功实施,那今年注定会成为中国航天的一个里程碑。

相关推荐